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从持续农业的角度和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使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与养猪业的发展相协调,寻求一条技术上应用恰当、经济上切实可行,而且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发展途径,以确保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

    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涵义上讲至少有两层:一是发展,二是持续。发展是基础,持续是保障。没有发展的持续是消极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养猪业的需要;而不持续的发展则是盲目的,违反了养猪业、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最终会危害人类生存的发展。

    1 影响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我国的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且带动了饲料、兽药、食品、屠宰加工、皮革、冷藏贮运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饲料原料不足、环境遭到污染、畜产品药物残留严重、产业规模化不足等一系列制约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1.1 人口持续增长形成巨大压力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据预测,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一直要持续到下一世纪中叶才能进入负增长状态,届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6亿人。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品质也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放心肉”、“无公害肉”等将成为社会需求的主流,这就对我国养猪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2 资源匾乏渐成瓶颈

养猪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养猪业不如种植业那样直接与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形成生产体系,但由于养猪业与种植业息息相关,间接决定了自然资源对养猪业的制约。而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尤其是农业资源状况目前不容乐观。除农业自然资源日益紧缺的客观现状外,利用率低、利用方式粗放落后、浪费严重、破坏严重、竭泽而渔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些都将成为制约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3 环保问题成为新挑战

    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给养猪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是养猪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工厂化养殖生产效率高,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的猪肉需求做出了贡献。2008年,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规模化养殖同比提高约7~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以上。但是由于养殖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乏力,环境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排出的污水、废弃物、有害气体等,都会对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各环境因素造成污染,并由此对人畜健康、自然环境及畜牧生产造成各种危害。而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就成为了养猪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区陆续在市区范围内禁止养猪,在全国引起震动,有人把这一现象形象的描述为“一座城容不下一头猪”。

    1.4 科学研究和推广不力

    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能靠拼资源、拼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但是在科技研究和推广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技术研究和推广不力,“高产、优质、高效”的科学技术和养猪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还缺乏结合,我国传统养猪业的精华与国外现代新科技结合不够。此外还存在着基础研究不足,已研究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成果在养猪业生产中不能发挥充分作用等问题。例如,从养猪生产水平来看,我国生猪的出栏率仅为100.89%,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6.52%),更是大大落后于丹麦(184.14%)、日本(166.17%)、法国(177.68%)、加拿大(137.59%)等国。

    1.5 疫病复杂化

    近年,我国的猪病复杂化:一是猪群的抵抗力下降,易患病;二是疫病单一化情况减少,新病、多种病伴生的情况增多,病越来越难治。这一现状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饲养、饲料、药物保健等。当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其抵御疾病的能力自然下降。

    1.6 行情波动加剧

    2006-2009年,猪价几起几落,低时不能保本,高时一头猪能赚近千元,幅度很大。猪的价格行情引起官产学研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并因此产生了一个新职业——行情分析师。
国家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养猪行业的统计工作和行情预警工作,并且大幅加大了相关投入,已满足引导生产的需要。

    1.7 人力资源匮乏

    工作是人干出来的,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来推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从事养猪业的从业人员平均素质偏低,也阻碍了养猪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养猪业人才匮乏问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仅比不上国外发达国家,即使是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比也还有差距;其次是在人力资源的构成上不合理,搞技术的人才一枝独秀,而搞经营管理的人才就比较少,以上二者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

    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量专业人才进入养猪领域的不多,大部分在饲料企业从事销售工作,出现了“学养猪的人不养猪,不学养猪的人反在养猪”的怪现象,造成我国养猪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

    1.8 信息化水平薄弱

    信息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表明,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越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作为传统产业,我国养猪业也有着“信息化水平薄弱”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养猪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信息的流量不足,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不了市场化,有偿服务难以开展,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广告,网站生存维艰。

    1.9 融资困难化

    融资难是我国养猪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原因在于我国的养猪企业多是小规模,甚至是散养,从而导致银行惜贷,上市融资更是遥不可及,从而影响了养猪场(户)的进一步发展,并进而制约了养猪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10 法制建设滞后化

    在各界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的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制订、颁布了包括《畜牧法》、《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在成绩面前我们还应看到不足,主要的问题是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而“私屠滥宰、注水肉、‘瘦肉精’肉”等现象也从侧面验证了此中不足。

    2 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深化养猪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继续坚持和完善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养猪业生产格局。针对养猪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格局,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将养猪业生产、加工、贸易、卫生检疫以及质量监督等职能实行统一管理,国内检疫和外贸进出口检疫统一,防疫体系实行垂直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养猪业行政管理能力和效率。各级政府要高度认识养猪业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中的特殊地位,要加强领导,协调管理,产、加、销紧密结合,尽快使本地区养猪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大力推进养猪产业化进程,要努力探索新的适合将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效连接的方式,单一的、独立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模式是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的。

    2.2 继续增加对养猪业的投入

    近两年,国家对母猪和良种进行了补贴,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进程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然而,我国养猪业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弱质(大而不强)产业,因而仍要大力增加投入,特别是基础性、公益性设施领域的投资,如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信息化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其次是通过投入引导养猪行业的规模化进程。

    增加对养猪业的投入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的直接投入,如通过整体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养猪业的投入,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中。二是国家通过政策去促进对养猪业的投入,如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予以税收政策优惠,通过政策创新,鼓励银行放贷,加大对养猪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支持等。

    2.3 走生态养猪之路

    生态养猪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来实现的。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失衡,因此,在实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坚持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为指导,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养猪业,又要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养猪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走生态养猪之路的养猪企业将最终被消费者抛弃!

    目前的情况,指望猪场老板自动自发地去解决污染问题不太可能。可行的方法是国家通过建立机制来引导。第一,要有监管机制。猪场违规就会被抓,断了其侥幸心理。第二,要有扶持机制。要把治理猪场污染统一认识到就是在治理环境、事关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把猪场治污也列入政府的财政补贴范围。第三,要引导市场。猪对环境的污染远远高于家禽等。

    2.4 广辟饲料资源,加大饲料资源开发力度

    养猪业的发展,首先要在充分挖掘潜力上下功夫,广辟饲料资源,加大饲料资源开发的力度,发展节粮型养猪业,同时改变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的种植制度,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的种植制度,使粮、经、饲三者的配比基本稳定在50:20:30,使饲料作物有相应的地位,而且在生产空间和时间的安排上获得主动权。并且要通过相应措施,正式将饲料作物纳入农田种植制度中去。其次要重视开发与利用糠麸、饼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以开发利用植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为辅,积极抓紧氨基酸添加剂和单细胞蛋白等工业饲料的开发与利用。这中间要把饼粕饲料的开发与利用放在首位,重中之重是提高菜籽饼与棉籽饼的利用率。

    总之,要打破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的配方结构体系。

    2.5 加快调整优化养猪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养猪业市场体系的完善

    2.5.1 加快调整优化养猪业产业结构

    优良的个体和合理的结构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本途径。按照我国养猪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的地区差异性,特别是根据饲料生产状况、饲养水平和养猪生产水平等不同特点,应该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与规划,发挥区域优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缓解养猪业生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促进养猪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合来看,一是要巩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传统主产区的地位,在这些区域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养猪业发展;三是要适当控制大城市近郊养猪业的发展,尽量减少养猪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四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养猪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2.5.2 大力推进养猪业市场体系的完善

    努力建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活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猪的交易。建议措施: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鼓励养猪业协会、生产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流通合作组织参与猪市场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期货贸易、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环境;对生猪定点屠宰在通过招标的方式,鼓励竞争,保护经营者积极性。

    加强养猪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养猪业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建议国家要增加投入,以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反应灵敏的信息平台,监测市场猪交易的供求和价格动向,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有效指导生产和消费。
2.6 大力推进养猪业科技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
结合目前养猪业的现状看,重点有4个方面:

    首先是大力推进养猪业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加快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猪疫病流行规律和猪产品安全性等基础性研究,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其次是继续实施“跨越计划”和“丰收计划”,促进养猪业产、学、研、销相结合,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

第三是要建立和健全养猪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抓好实用科技的普及推广,大力提高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的整体素质。

    第四是要转变观念,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摒弃过去那种陈旧落后的、对环境有巨大污染的生产方法。就养猪业生产而言,许多科学技术已对解决污染提供了答案。一般来说,一个万头规模猪场每年产出的粪尿量为3万t以上,每天的污水排放量为100~150t,如果对猪粪尿污水采取厌氧处理工艺、或好氧处理工艺、厌氧一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则能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7 大力增强养猪业的保障体系功能

    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对支持保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是保障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两大体系。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对良种种猪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议措施:建立和健全全国或区域性的良种猪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育、繁、推、养良种推广网络,加快良种引进步伐,加强开发利用我国优良猪种资源,加速繁育和推广适合不同资源与生态条件的优良猪品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我国猪的生产性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担负着控制或消灭猪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重大任务,任重而道远。建议措施:建成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兽医卫生监督、疫病防治、兽药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兽药原料生产基地和实施GMP管理,兽药流通领域实施GSP管理,提供猪疫病新的综合防治技术、消灭严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病,降低规模化饲养的死亡率。

    2.8 适应信息社会要求 加强养猪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全面推进养猪业信息化,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重点应该就畜产品市场经济信息体系、草地信息、畜禽信息、疫病信息、饲料信息、兽药信息、技术推广信息、综合服务信息、畜产品质量信息、专业人才管理、国际畜牧业信息等10个信息系统开展畜牧业信息服务。建设内容包括基于卫生遥感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系统;畜牧业跟踪监测、预测和预警系统;开发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制定畜牧业信息收集、发布的技术规程和指标体系;建立畜牧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定期采集、处理、发布各种畜牧业信息;开发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其他数字技术设备和培训信息技术人员等。

    战略有两种:一种是“常规战略”,就是按照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按部就班地先集中力量把养猪业搞好,最终以畜牧业的现代化推动其实现信息化;另一种是选择“超越战略”,即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把握时机,用最先进的手段和最快捷的途径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以信息化推动实现现代化。从产业的情况看,后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9 加强养猪业法制建设

    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依托,也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首先要加强“有法可依”环节的法制建设工作,完善养猪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其次要加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环节的法制建设工作,以制约和减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现象的滋生,避免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因此,笔者认为强化这些领域的法制建设意义在目前要比完善法制还要大。

    3 结语

    总之,实现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养猪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可持续养猪业,宣传可持续养猪业思想,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养猪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发展对猪肉制品需求的满足,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力争实现资源、环境、人口与养猪业增长的协调统一。

摘自:饲料广角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68117049                     网址:www.bsethuike.com
                          68117302                www.博思汇科.com
           邮编:10009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航天城
                                     版权所有:北京博思汇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v2.5
                                       网页设计者:李宾  网站维护管理员QQ:369101954
这个模版来自http://BestMoban.Com,更多模版请访问http://BestMoban.Com http://Moban.17Easy.Com http://www.mb8.cn